不能出國的這段日子
正好是個契機
讓我有機會紀錄在台灣從事醫療工作的影像
隨著疫情似乎開始從濃霧中看見一點出路的曙光
爆肝完成的紀錄片
也算是對於禁錮在台灣生活一個段落的交代
整理好過去
準備好自己
我想很快又可以飛出去的時候
不會想做這些事情XD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一部曲
https://youtu.be/mTjW2rpqsFs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二部曲
https://youtu.be/tVEd5H_GB9M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三部曲
https://youtu.be/j_SupKkY5RQ
七月十號開始決定拍攝關於疫情的紀錄影片,在我們家主任希望我和燾子幫忙拯救一部院方的影片之前,其實就陸陸續續自己有做一些影像紀錄、收集素材。
拍攝紀錄影片的原因很簡單:
ㄧ是我本來就是個紀錄狂,從家裡堆放自助旅行十九年來、手寫超過兩百萬字的旅行日記,就可見一番。
二是疫情爆發後,受到十七年前抗煞的師長們,紛紛秀出當年珍貴值班照片的啟發,假使二十年後下一個奇怪感染症疫情爆發時,
才有東西可以秀出來(喂)。
三是不能出國,加一加百萬攝影器們材閒置在家裡的防潮箱,還有自己的攝影能力閒置久了會退步,不能拍極光、動物,正巧是個機緣,拍攝我過去三分之一人生從事、卻鮮少有紀錄的醫院生活。
此紀錄片的目的有幾個:
一是讓自己老了以後,還能回憶起這些曾經發生過既瑣碎卻能拼出一個人類歷史上重要事件的片段。
二是讓平日一起工作的院內同事,能夠和我一樣,透過紀錄影片才知道醫院內其他科部原來防疫期間如何運作的樣貌。
三是讓民眾了解疫情期間,在醫療前線的人員到底在忙什麼、做什麼,中央記者會發布政策,前線的醫療院所要執行,必須跟著臨時做從大到小各種應變。
此紀錄影片,是以一個真實在前線執行醫療工作的視角,對,我本人,一名急診醫師,所拍攝。尤其,其中拍攝新冠確診病患們的幾個橋段,是我結束十二小時急診白班的值班工作後,繼續留下,穿著全身裝備,除了拍攝之外,也同時在照護病患,我想這是比任何攝影團隊還能極度貼近真實情感與視角的紀錄影像。
令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天拍攝完,脫除已經濕透的防護衣,凌晨一點在醫院休息室沖澡除污,內心一直有股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一則是當時尚未施打疫苗的我,或多或少還是擔心防護裝備潮濕(下大雨天)會影響防護效果的恐懼感,一則是有股強烈的熟悉感,後來才終於想起,那股熟悉感來自於當天拍攝的狀態。
高溫潮濕悶熱的雨天,在沒有空調的隔離貨櫃進出,穿著兔寶寶裝、隔離衣,兩層防護面罩和眼鏡又濕又起霧,用戴著兩層手套拿的iphone跟拍,簡直就像之前帶著潛水面鏡跳下水去拍攝大翅鯨、虎鯨一樣,慌亂之中面鏡起霧,看不清楚,只能憑感覺的盲拍,事後再檢查看自己到底拍了什麼東西。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比較希望是去拍原訂2021年四月的冰潛貝加爾湖湖豹寶寶,而不是在醫院戶外潛水拍照。
此紀錄影片,避免影片過於冗長,因此我刻意捨去那些戴N95臉上的壓痕照、穿隔離衣的濕身照,希望能呈現非一線急重症人員能踏入的管制動線與加護病房的影像,呈現平常臨床醫療人員不會踏入的檢驗科實驗室畫面。身為一線醫療人員,紀錄影片裡頭所呈現的每個環節,是按照平日上班訓練出來的醫療專業邏輯來剪接,環環相扣。(自己就是自己的醫療紀錄片顧問。)
旁白,則又是另一個美麗的錯誤。
今年五月中社區感染疫情剛爆發,拿出去年就已經購置準備的3M P100防毒面具來用,因為戴P100說話要非常大聲,戴半天喉嚨就痛三天,於是後來上網想買搭配使用的隨身麥克風擴音器,網路購物逛了兩天,最後隨身擴音器沒買,結果倒是從美國雅馬遜買了整組Rode最新的高階麥克風XD,然後我的聲優魂開關又被重新打開了。
攝影器材:
Canon 1D MII + Canon 24-70mm F2.8 , Sigma 70-200mm F2.8
Sony RX0+ Shift Cam, iPhone XR, iPhone 12, 空拍 Movic pro II, 縮時 Brinno
本來想要標題自己設計,後來發現內建字型還蠻好看的,就決定偷懶了。
紀錄片的完成,最最感謝阿長的大力相助,接受我不斷地騷擾,確認字幕上描述其他單位的內容是正確的,幫我聯繫去其他單位拍攝,還有疫苗注射畫面的拍攝,而且還幫我拍到打疫苗的正妹和帥哥XD
這算是人生第一次用Premiere剪接影片,以前的旅遊影片都是Moviemaker和iMovie剪的,以前有幾次想要學習改用Premiere剪,
但是因為介面不熟,之前往往瞬間偷懶逃回iMovie。
然後經過這一個月,我現在已經非常熟練上高斯模糊的馬賽克了,誰料到人生第一部用Premiere剪的片,要打碼賽克,碼到天荒地老,半數的畫面有病人、病歷號、路人家屬、手圈上有個資、連加護病房地上的垃圾袋上都大大地寫著病人的名字,就是另外一種手工細活的概念,我記得我大概剪到三分之二時候,渲染的畫面是兩萬五千多幀,後來就不渲染了,渲染了還是一樣卡卡的很慢Orz
扣掉拍攝的日子,光剪接超過250個工時,疫情後其實平常醫療的工作已經是加班,七月中我有休假十二天,其中九天,每天大概凌晨四點~五點睡,八點被call醒線上會議,然後會議結束起來剪片,下午或傍晚會睡個半小時到一小時,起來繼續剪片,一整天剪十六到十八小時,最後一天家裡沒食物了,也懶得出門,繼續剪片(是有多愛剪),我自己都想到原來成語廢寢忘食是真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免 手 平 壓 面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貝琪梨 旅行藝創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小雯媽咪愛漂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Re: [問題] 如何潛得深? - 看板DivingSpo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小樹教練免手平壓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如何自潛使用免手平壓無鼻夾(打哈欠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免手平壓(BTV)論壇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免手平壓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免手平壓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自由潛水關於平壓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閒聊] 自由潛水一個半月心得 | 自由潛水ptt - 訂房優惠報報 的評價
- 關於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作者mele0932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一部曲
https://youtu.be/mTjW2rpqsFs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二部曲
https://youtu.be/tVEd5H_GB9M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三部曲
https://youtu.be/j_SupKkY5RQ
七月十號開始決定拍攝關於疫情的紀錄影片,在我們家主任希望我和燾子幫忙拯救一部院方的影片之前,其實就陸陸續續自己有做一些影像紀錄、收集素材。
拍攝紀錄影片的原因很簡單:
ㄧ是我本來就是個紀錄狂,從家裡堆放自助旅行十九年來、手寫超過兩百萬字的旅行日記,就可見一番。
二是疫情爆發後,受到十七年前抗煞的師長們,紛紛秀出當年珍貴值班照片的啟發,假使二十年後下一個奇怪感染症疫情爆發時,
才有東西可以秀出來(喂)。
三是不能出國,加一加百萬攝影器們材閒置在家裡的防潮箱,還有自己的攝影能力閒置久了會退步,不能拍極光、動物,正巧是個機緣,拍攝我過去三分之一人生從事、卻鮮少有紀錄的醫院生活。
此紀錄片的目的有幾個:
一是讓自己老了以後,還能回憶起這些曾經發生過既瑣碎卻能拼出一個人類歷史上重要事件的片段。
二是讓平日一起工作的院內同事,能夠和我一樣,透過紀錄影片才知道醫院內其他科部原來防疫期間如何運作的樣貌。
三是讓民眾了解疫情期間,在醫療前線的人員到底在忙什麼、做什麼,中央記者會發布政策,前線的醫療院所要執行,必須跟著臨時做從大到小各種應變。
此紀錄影片,是以一個真實在前線執行醫療工作的視角,對,我本人,一名急診醫師,所拍攝。尤其,其中拍攝新冠確診病患們的幾個橋段,是我結束十二小時急診白班的值班工作後,繼續留下,穿著全身裝備,除了拍攝之外,也同時在照護病患,我想這是比任何攝影團隊還能極度貼近真實情感與視角的紀錄影像。
令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天拍攝完,脫除已經濕透的防護衣,凌晨一點在醫院休息室沖澡除污,內心一直有股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一則是當時尚未施打疫苗的我,或多或少還是擔心防護裝備潮濕(下大雨天)會影響防護效果的恐懼感,一則是有股強烈的熟悉感,後來才終於想起,那股熟悉感來自於當天拍攝的狀態。
高溫潮濕悶熱的雨天,在沒有空調的隔離貨櫃進出,穿著兔寶寶裝、隔離衣,兩層防護面罩和眼鏡又濕又起霧,用戴著兩層手套拿的iphone跟拍,簡直就像之前帶著潛水面鏡跳下水去拍攝大翅鯨、虎鯨一樣,慌亂之中面鏡起霧,看不清楚,只能憑感覺的盲拍,事後再檢查看自己到底拍了什麼東西。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比較希望是去拍原訂2021年四月的冰潛貝加爾湖湖豹寶寶,而不是在醫院戶外潛水拍照。
此紀錄影片,避免影片過於冗長,因此我刻意捨去那些戴N95臉上的壓痕照、穿隔離衣的濕身照,希望能呈現非一線急重症人員能踏入的管制動線與加護病房的影像,呈現平常臨床醫療人員不會踏入的檢驗科實驗室畫面。身為一線醫療人員,紀錄影片裡頭所呈現的每個環節,是按照平日上班訓練出來的醫療專業邏輯來剪接,環環相扣。(自己就是自己的醫療紀錄片顧問。)
旁白,則又是另一個美麗的錯誤。
今年五月中社區感染疫情剛爆發,拿出去年就已經購置準備的3M P100防毒面具來用,因為戴P100說話要非常大聲,戴半天喉嚨就痛三天,於是後來上網想買搭配使用的隨身麥克風擴音器,網路購物逛了兩天,最後隨身擴音器沒買,結果倒是從美國雅馬遜買了整組Rode最新的高階麥克風XD,然後我的聲優魂開關又被重新打開了。
攝影器材:
Canon 1D MII + Canon 24-70mm F2.8 , Sigma 70-200mm F2.8
Sony RX0+ Shift Cam, iPhone XR, iPhone 12, 空拍 Movic pro II, 縮時 Brinno
本來想要標題自己設計,後來發現內建字型還蠻好看的,就決定偷懶了。
紀錄片的完成,最最感謝阿長的大力相助,接受我不斷地騷擾,確認字幕上描述其他單位的內容是正確的,幫我聯繫去其他單位拍攝,還有疫苗注射畫面的拍攝,而且還幫我拍到打疫苗的正妹和帥哥XD
這算是人生第一次用Premiere剪接影片,以前的旅遊影片都是Moviemaker和iMovie剪的,以前有幾次想要學習改用Premiere剪,
但是因為介面不熟,之前往往瞬間偷懶逃回iMovie。
然後經過這一個月,我現在已經非常熟練上高斯模糊的馬賽克了,誰料到人生第一部用Premiere剪的片,要打碼賽克,碼到天荒地老,半數的畫面有病人、病歷號、路人家屬、手圈上有個資、連加護病房地上的垃圾袋上都大大地寫著病人的名字,就是另外一種手工細活的概念,我記得我大概剪到三分之二時候,渲染的畫面是兩萬五千多幀,後來就不渲染了,渲染了還是一樣卡卡的很慢Orz
扣掉拍攝的日子,光剪接超過250個工時,疫情後其實平常醫療的工作已經是加班,七月中我有休假十二天,其中九天,每天大概凌晨四點~五點睡,八點被call醒線上會議,然後會議結束起來剪片,下午或傍晚會睡個半小時到一小時,起來繼續剪片,一整天剪十六到十八小時,最後一天家裡沒食物了,也懶得出門,繼續剪片(是有多愛剪),我自己都想到原來成語廢寢忘食是真的。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小雯媽咪愛漂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義大利Roshambo抗藍光眼鏡/墨鏡開團
➡ 團購表單:https://gbf.tw/hdhze
➡ 雯章心得:https://yehyeah.com/roshambo/
丸子現在每天早上要上網課,要看好幾個小時的ipad。雖然中間有休息時間啦,但看久了畢竟還是對眼睛不好。過度曝露於藍光將造成眼睛疲勞、頭痛、視線模糊,可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失明。兒童的眼睛尚未發育完整,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他上網課時,我請他戴抗藍光眼鏡,平常會補充葉黃素與魚油。
有別於傳統的藍光護目鏡,Roshambo的光學電鍍抗藍光提供低色偏的選擇。有助於保護眼睛免於一整天曝露在藍光中的傷害。這樣的電鍍技術同樣可以運用在矯正鏡片或是一般鏡片。
Roshambo設計我覺得很好看,是比較復古的造型。所以產品都有通過第三方公正機關認證,不含BPA等有害物質,更通過美國CPSIA及歐盟CE安全認證。能夠完全阻絕掉UVA及UVA的紫外線傷害,確實達到保護眼睛的功能。
100%義大利製造,品質有保障。鏡架很軟Q,小孩亂凹也不容易斷掉,汽車壓過去也不會斷。重量很輕,戴起來相當舒適,小孩就很戴得住。另外還有矽膠綁帶可以加購,墨鏡就更不容易掉了。
● 多層鍍膜鏡片(黑):光學級多層鍍膜,100%隔絕UVA/B/C
● 漸層鏡面鏡片(藍、綠、紫、黃):鏡面漸層色,不影響視線(非偏光片)
● 偏光黑鏡片:100%隔絕UVA/B/C,並隔絕易造成眩光的散射/反射光
● 偏光鏡面鏡片(藍、綠、紫、黃):偏光黑鏡片上加鍍鏡面漸層,不影響視線
● 寶寶款:適合0~2歲,鏡面寬度10.8cm、鏡面高度3.63cm、鏡腳長度10cm
● 幼童款:適合2~5歲,鏡面寬度11.75cm、鏡面高度3.88cm、鏡腳長度11.5cm
● 兒童款:適合5~12歲,鏡面寬度12.4cm、鏡面高度4.2cm、鏡腳長度12cm
● 成人款S/M:適合家長,鏡面寬度13.2cm、鏡面高度4.5cm、鏡腳長度13cm
● 成人款L/XL:適合家長,鏡面寬度14.0cm、鏡面高度4.8cm、鏡腳長度13.8cm
丸子1歲半戴寶寶款偏大,2歲半戴寶寶款剛好,5歲戴幼童款剛好
柚子4M戴寶寶款偏大,3歲半戴幼童款偏大
阿瑋頭圍比較大,戴成人款L/XL剛好
小雯頭圍比較小,戴成人款L/XL偏大
以上給大家做個參考
-----
🔺 小雯團購優惠:
👉 單筆訂單滿2500元,贈【Roshambo綁帶組*1套】
👉 單筆訂單滿4500元,贈【Simplex Natura 茶樹洗手噴霧*1瓶】
➡ 團購表單:https://gbf.tw/hdhze (7/22收單)
➡ 雯章心得:https://yehyeah.com/roshambo/
➡ 運費計算:滿1500元免運(限本島),未達則台灣本島寄送80元,外島寄送100元,海外訂購請來訊詢問國際運費。
➡ 出貨時間:5天內寄出(因疫情嚴峻分流上班,目前的出貨時程都比較慢,還請見諒!)
------
加入後才不會漏掉開團訊息
▶️ 團購社團:https://reurl.cc/Kkr4Qm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小樹教練免手平壓分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BTV 免手平壓 大解析,小樹教練 免手平壓 分享 · 免手平壓 在自由潛水中算是很特殊的技巧,因為我練了還幾年還是不會,今天只好請天選之人,擁有 免手平壓 的小樹 ... ... <看更多>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如何自潛使用免手平壓無鼻夾(打哈欠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learning how to free dive with free hands equalizer are you busy in free diving?busy for make photos?busy for equalize?busy for control the ... ... <看更多>
免 手 平 壓 面鏡 在 Re: [問題] 如何潛得深? - 看板DivingSpo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razycser (茼蒿)》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如何潛得深?
: 時間: Sat Jun 7 23:45:26 2014
:
: 如題
: 鄉民我稍微有一些些潛水的常識和技巧
: 但每次想要潛到海底去看魚總是會被身體的浮力帶回水面..
: 下潛的時候也感到不容易..
: 我是用躬身下潛也拼了命讓自己頭上腳下但總覺得不太容易
:
: 請問各位專業的大大
: 此問題有解嗎?
聽起來像是弓身下潛熟悉度的問題,簡單描述一下動作
首先,趴在水面做呼吸準備結束,盡量將腳拉平、或輕輕往前踢一點點
總而言之就是要讓腳和身體盡量成一直線,待會抬腳會比較有效率
接著準備下潛,吐掉呼吸管,上半身做收下巴鞠躬的動作(手可以配合施力)
感覺頭完全指向水底時,再把腳抬高,用腳的重量把身體往下帶
最後感覺身體沒有繼續下沈或厲害一點的
甚至可以感覺到蛙鞋末端沈入水中後(通常已經在2~3m了),再開始踢水
盡量描述了,但還是要靠多練習(要找伴喔)
: 還有個小問題就是耳壓很難平衡
: 教練教的是捏鼻子鼓氣但我覺得吞口水還是有用的多...
其實差別是在於吞口水會帶動耳咽管周邊的肌肉幫助打開
而捏鼻鼓氣是利用器壓力量衝開管路,哪一個實用就因人而異了
但一般而言會比較多人選用捏鼻鼓氣
但也有聽說自潛打魚人會用練類似吞口水的免手平壓法就是了
我自己操作起來免手平壓是跟不上下潛速度,所以沒有再用。
接著不管是新手一開始碰到的頭下腳上不適應、氣源有限
甚至是國際比賽選手的巨大水壓下的特殊平壓技巧
耳壓平衡一直都是自由潛水員最會碰到的瓶頸
所以還是要靠多練習(一定要有伴喔)
: 補充:我指的是浮潛和自由潛水唷~
歡迎加入自由潛水的行列,雖然單次待在水下的時間和SCUBA Diving完全無法比
但是自由的在水下飛翔、沒有氣泡的寧靜,更容易讓你感受到與海洋的結合喔!
但準備下水練習、享受之前,一定要找伴一起下水喔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7.133.45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vingSport/M.1402155928.A.DD1.html
: → prprpr54:鄉民大建議不要自己練習潛水,有相當的危險性。請去上課 06/07 23:56
: → prprpr54:穿防寒衣的話佩鉛塊比較好下潛,也要穿fin。如果是原住民 06/07 23:57
: → prprpr54:很多人什麼都不用就可以下去打魚了 06/07 23:58
配重的話,除了要考慮防寒衣的厚度,也要考慮你最大的下潛深度
來設定中性浮力的深度點
要怎麼配就要靠經驗了,但一般而言,要下的深度越深,配重要越輕,也就是說
中性浮力/正浮力的點會比較深
因為整個潛水過程最費力、最容易缺氧昏迷的時間是上升期,所以靠自然的浮力
輔助你上升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 → prprpr54:free dive的耳壓平衡我也覺得很難,目前只潛到6m(哭) 06/08 00:03
不難不難,多練習吧 ^^"
: → Microscft:老實說我真的不懂吞口水那麼好用為什麼那麼多人教捏鼻子 06/08 00:58
: → kkpeople21:每個人生理結構不太一樣,有的人吞口水,還是沒辦法平 06/08 11:22
: → kkpeople21:衡耳壓,捏鼻子的方式比較容易 06/08 11:23
: → Atima:氣別吸太飽 就容易下潛啦...很多人想潛深 卯起來吸氣 06/08 11:43
基本上吸氣量說法很多,但都主張至少吸八成甚至全飽,因為他牽扯到
你帶到水裡面氧氣的量,所以在世界比賽甚至很常看到選手做某些技巧吸更多氣
: → babyqann:我也有同樣的困擾> <,也很不會穿蛙鞋...(要有人幫忙) 06/08 12:29
: ※ 編輯: crazycser (61.57.133.45), 06/08/2014 15:51:01
: 推 dreamcoast:很多人含祝咬嘴後在水中無法自然的吞口水~捏鼻是最快易 06/08 16:53
: 推 QCANCER:free dive我頂多3米... 06/09 11:08
: 推 mutsu:躬身下潛再練練看,頭下腳上手幫忙撥一下,很快就會下去了 06/09 12:04
謝謝大家
--
Mink: gg
Mink has left the exam
Professor: g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84.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vingSport/M.1402498892.A.FBA.html
... <看更多>